對孩子而言,入小學是快樂、獨立學習的開始,但新生活也會造成孩子某些壓力,在這段準備過程中,有時壓力並非源於孩子本身的適應問題,而是來自家長。因此入小學前的準備,是孩子和家長雙方都需要一起努力的。
壓力1
身旁的親朋好友得知孩子即將上小學,可能會對將入學的新鮮人開一些口頭上的玩笑,例如:告訴孩子,小學的老師很凶,不乖或不小心犯錯,會被打手心或罰站;或小學有很多功課,會寫到手斷掉等。
家長的努力:避免提供不實資訊
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可能還無法分辨這些是玩笑話還是事實,半信半疑的情況下容易將這些說法記在心裡,一旦開學後遇到類似情況,便可能相信接下來會遇到可怕的遭遇。家長除了本身應避免對孩子開這種不實的玩笑,也應提醒身旁的親友,以免孩子對未來小學生活感到緊張和恐懼。平時也需花時間陪陪孩子,帶孩子一起想像、聊聊上小學後可能遇到的快樂情境,幫孩子培養入小學的快樂心情。
壓力2
家長可能因為在幼兒園讓孩子提早接觸小學學科內容,而期待孩子入小學後在行為和學業上要有過人表現,但有時家長可能過於緊張,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莫大壓力。
家長的努力:慢慢來,有助於適應
當家長過於擔心孩子的能力不及別人,因此緊張兮兮的要求孩子去上正音班等課程,期待孩子一定要趕上或超越「別人口中的正常進度」,此舉動可能會引發孩子對學習的恐懼。因此,提供孩子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孩子一步一步慢慢來,將較有助於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壓力3
入小學後,不僅上學時間提早了,每一堂課變成40分鐘整,下課休息時間也變短了。若孩子的作息無法配合學校時間安排,將造成適應上的困難和壓力。
孩子的努力:培養規律生活作息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確保每天活力充沛,是孩子能快樂學習的基本條件。家長可以善用暑假時間,陪孩子一起調整作息,包括:早睡早起、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適當的運動、專注寫作業讀書的時間,都是不可忽略的。而家長的身體力行,是幫助孩子成功調整作息的最佳示範,因此提醒孩子要有規律作息時,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
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有人喜歡順其自然,有人強調起跑點的重要,其實過與不及都不好,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能從準備過程中獲得喜悅和成就,讓孩子嘗試、修正、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