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張凱忻醫師 愛鄰小兒專科診所院長

  學步期的寶寶喜歡東摸摸、西瞧瞧,然而他們對於危險的敏銳度比較低,因此專注地進行某些事情時,往往會忽略可能造成的危險。
  此外,此階段的寶寶在動作及平衡方面都還在發展中,一些看似無害的動作,例如上下樓梯、奔跑,就可能一個不小心讓自己受到傷害,這也是為什麼學步期寶寶發生意外受傷的可能性特別高。所以,提醒家長平時要學習意外緊急處理的技巧。

1.燙傷
        孩子洗澡時、餐桌上、廚房邊都容易在不留神情況下發生燙傷事件。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孩子會接觸熱水、熱湯的場所。燒燙傷緊急處理方式,就是五字箴言:『沖、脫、泡、蓋、送』。
       如燙傷面積小,只有輕微紅腫,以冷水沖泡後可在家觀察;但如果有起水泡或涵蓋面積太大,例如整個手臂、整個胸部或比較重要的部位,像是臉部、會陰等,除了要先以冷水沖二、三十分鐘之外,更要送醫治療。

2.割傷
  學步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尖銳的東西不能碰抓,或在不小心狀況下打破易碎物品而被割傷。
  割傷發生時先不要慌亂,一般割傷多在肢體末端,例如手指、腳趾,這時候可以先採取傷口上直接加壓或者將肢體上端靠近心臟的部位壓緊,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出血,然後觀察傷口的深淺及範圍。若只是表層傷口、範圍不大,可自行消毒後包紮。如果傷口骯髒、有碎屑(如玻璃、木屑)卡在傷口,或者傷口深、範圍大,初步加壓止血後需送醫處理。

3.撞傷
  小朋友剛會走路時期,走起來搖搖晃晃,也容易因為地面不平而跌倒。另外,孩子喜歡爬高爬低,跌落撞傷也是常發生的事。
  撞傷首先要注意有沒有傷口,如果有傷口,先以一般消毒、止血方式處理。若沒有傷口,撞擊部位的紅腫瘀血可用冰敷方式做初步處理。撞擊的部位若是在頭部,若很嚴重應送醫檢查,如只是輕微撞到,接下來3~4天內要注意孩子有沒有不尋常嘔吐、嗜睡、步態不穩等狀況。如果撞擊部位在四肢,則需要注意是否有活動異常,例如手臂不敢舉高的情形,需排除有骨折、脫臼等問題。

4.吞食異物
  因為口腔期的關係,孩子都喜歡把東西塞到嘴巴裡,他們會藉由這種方式得到滿足或了解東西的味道,這也是孩子探索的方法。所以,要特別小心發生異物卡住氣管的狀況。
  父母若懷疑孩子誤食異物,應盡快就醫。如果誤食的東西沒有卡在氣管,也沒有腐蝕性(例如:電池、農藥),且沒有尖銳的部位(例如:圖釘),則可以觀察看看是否可以自行排出,最長可以觀察到四週,如果持續都無法排出,醫師會再決定是否要以內視鏡或開刀方式取出。
        當幼兒誤食異物當下,先不要急著胡亂催吐或挖其喉嚨,應想辦法誘使孩子咳嗽,並利用急救方法,協助孩子將堵塞氣管的異物排出,以下提供兩個急救方法:

【倒拍法】
適用對象:一歲以下嬰兒。
急救步驟:
(1)
 大人曲膝跪坐地上。
(2) 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倚靠趴在大人膝蓋上。
(3) 以單手用力拍打寶寶兩肩胛骨間背部5次,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4) 重複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塞氣管的異物。
注意:勿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這樣錯誤方式不僅無法將氣管異物排出,還會讓嬰兒有頸椎受傷的危險。

【哈姆立克法(Heimlich)】
適用對象:一歲以上嬰幼兒。
急救步
驟:
(1) 大人在孩子背後,大人將雙手放於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 雙臂用力收緊,以瞬間力量按壓孩子胸腹部。
(3) 持續幾次擠按,直到氣管阻塞物解除。
※注意:小於1歲以下之嬰幼兒,異物哽塞在氣管時不可進行哈姆立克急救法,以免傷及腹腔內器官。

意外是可以預防的
  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絕大多數的意外狀況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長多加小心就能杜絕許多危險的發生。
1.洗澡時先放好冷熱水,並以手試溫度,才將小朋友帶入浴室。
2.熱湯、熱開水要遠離孩子,盡量讓孩子習慣坐於餐椅上以減少碰撞。
3.家中電器開關要做好保護。
4.孩子活動的地方要避免有尖銳物或易碎物品。
5.開關門要注意孩子的手是否已離開門邊。
6.避免孩子接觸錢幣、小電池、藥物等可能誤食的物品。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