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小學了,課程多,課本、作業本也多,很多家長最擔心的不是在學科的表現,而是孩子真正進入小學後生活自理、生活常規的適應。很多孩子上小學後,容易發生東西忘記帶,或是忘記東西放在哪裡,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減少說「我忘了」的次數呢?
了解原因
為什麼孩子容易忘東忘西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過於依賴,沒有責任感
孩子覺得東西忘記帶,跟老師或同學借就好,甚至爸爸、媽媽會主動幫忙拿過來;甚至覺得東西遺失再買就好。也因此覺得忘記了也不會怎麼樣,久了也就無所謂,認為把東西準備好是爸爸、媽媽的責任,而不是自己的責任。
2. 訊息太多,不知道怎麼記
交代的事物、步驟太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記住,也就容易有缺漏或是忘記。
3. 注意力不集中
環境吵雜、四周吸引孩子的事物太多時,都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也就沒有將交代的事物聽進去,甚至記起來。
4. 為了引起注意
少部分孩子會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心及注意,而故意忘記,想增加被關注的感覺。
解決步驟
了解原因後,就比較能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減少他忘東忘西的次數。
步驟1:複誦
請孩子聽完交代的事情後,讓孩子自己再說一遍,確定孩子有聽進去並理解意思,減少「有聽沒進」的可能性。
步驟2:討論忘記時的不方便
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同討論「我忘了」所帶來的不便,例如:忘記帶鉛筆盒到學校,就沒有鉛筆可以寫字,也沒有橡皮擦可以使用,必須跟同學或老師借,很不方便。
並進一步和孩子討論,「我忘了」會為誰帶來不方便,是孩子自己?還是家長?要提高責任心,也讓孩子了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可以幫忙解決的,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並要負責任做好。
步驟3:記住解決問題的技巧
家長要先幫助孩子回想,並了解是在什麼時候或狀況會忘記?以後怎麼做才不會忘記呢?若孩子不知道,家長可以適時的提供幾種技巧,讓孩子選擇他可以做到的。例如:家長或老師在交代事情時,要認真聽,可以在紙上寫下來或畫下來,貼在明顯的地方提醒自己;上小學後,每天要看聯絡簿寫完功課;睡前看課表先整理好自己的書包等。
步驟4:家長適時的誇獎
當孩子都做到時,不要忘記誇獎,讓孩子知道家長都會注意及關心,孩子的努力家長也都看見,也能正向鼓舞孩子維持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