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見春夏疾病 陳宏達 湯瑪士親子兒科診所醫師

◎呼吸性融合病毒:這是2歲以下幼兒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病因,在臺灣的研究主要在3-5月及8-10月盛行。
【症狀】
  呼吸急促會喘,因為病毒侵襲到下呼吸道使細支氣管水腫及分泌大量黏液,會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
【對策】
  被病毒感染後並無特殊藥物可治療,主要是支持性療法,避免因為喘而呼吸衰竭與無法進食進而脫水。

 

◎急性腸胃炎:因氣溫上升會導致食物孳生細菌。
【症狀】
  幼兒和大人的抵抗力不同,尤其大腸桿菌的孳生,會造成嚴重的上吐下瀉甚至發燒。
【對策】
  幼兒的食物、牛奶存放一定要謹慎,且避免食物腐敗。

 

◎汗疹、溼疹:屬於接觸過敏性皮膚炎,在氣溫上升之際容易復發。
【症狀】
  汗液分泌後會刺激皮膚引起紅腫搔癢,尤其出汗後若沒有趕快擦乾,會讓有汗疹、溼疹的孩子全身搔癢、抓個不停。
對策
  治標為皮膚使用輕效類固醇軟膏及口服抗過敏藥物,這樣能使過敏症狀減低,治本則為遠離過敏原。 

 

◎腺病毒:在春、初夏、秋季都盛行,主要侵犯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為主。

 
扁桃腺紅腫

【症狀】主要侵犯腺體及淋巴組織,所以咽喉、扁桃腺會紅腫,並會合併結膜炎使眼睛充血紅腫,尤其在夏天游泳池畔所謂的紅眼症主要就是腺病毒引起,且其發燒症狀甚至會高燒40度、持續7-10天
【對策】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因為喉嚨紅腫吞不下水分而引發脫水,大部分在燒退後病情可以自癒。

腸病毒:春夏季最讓所有家長煩心的就是腸病毒,在4-5月及9月開學季都是腸病毒最容易爆發的時候。
【症狀】

 
疱疹性咽峽炎
只有懸壅垂附近有破洞
手足口病
除了嘴破以外,手掌腳掌甚至屁股都會長水泡的。

  腸病毒的病況分成◎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腸病毒除了會引起重症,例如:嚴重腦膜炎及心肌炎,最讓人討厭的就是它超強的散播性,所以幼兒園及小學中低年級較常發生,若是班上發現兩名腸病毒的小朋友就需要停課一週,而且目前腸病毒尚未有疫苗,請爸爸媽媽記得「333原則」3歲以下、發燒3天、有3大症狀(肌肉抽搐、嘔吐、昏睡)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的重症前兆徵狀況,如果孩子有類似腸病毒的症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

【對策】
1.用含氯漂白水消毒:(500ppm,用100cc的漂白水加在10公升的水中),擦拭小孩常接觸的桌椅地板,不用全室消毒,毛絨、布偶在太陽下曝曬,讓紫外線消毒,而只用乾洗手或酒精消毒是無效的呵!
2.勤洗手:雖然名為「腸」病毒,但事實上的症狀最主要還是在呼吸道附近,腸胃道的症狀反而比較輕微;傳染的途徑是呼吸道(咳嗽飛沫或打噴嚏)及腸胃道(糞口、食物或水汙染)傳染,所以在接觸孩子的鼻涕、口水、分泌物或是糞便、尿布後都一定要洗手,免得自己也得到腸病毒!
3.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居家護理6要訣:

  在春夏之際要讓孩子不生病,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勤洗手,像是出去玩回來、吃飯前等時機,還有提醒孩子不吃手指,避免在傳染病流行期出入密閉性公共場所,遠離傳染原就是不生病的祕訣!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