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
這個週末,莉梅跟先生帶著2歲的孩子到公園玩,每次看先生逗著孩子嬉戲時,就覺得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畫面。只不過孩子還不太會說話,每當聽到其他同齡的小孩牙牙學語時,莉梅就憂心如焚,幾次跟先生提及要去醫院求診,不過先生總認為莉梅是庸人自擾,只要她再多費心教孩子就可以了,這讓莉梅感到孤立無援、挫敗與自責。
雖然每個家庭孩子的狀況各有不同,但是像莉梅一樣,許多人在經歷為人父母的同時,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自己的壓力與情緒管理;二是如何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許多父母都有經驗,在自己心情輕鬆時,較能客觀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也比較穩定,反之亦然。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相當多困惑的情緒,又缺乏適當的處理能力,因此經常顯得有理講不清而讓父母不知所措,倘若父母再將自己的情緒加在孩子身上,將使問題更加惡化。試試下面的處理原則,或許可以協助您逐漸的步上軌道。
一、瞭解自己與接納自己
透過與自己內心的對話、閱讀書籍等,一步步瞭解自己的價值觀、想法與特質,看到自己的美好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二、留一點時間與空間給自己
找時間獨處或是做快樂的事,經常給自己獎勵與肯定。
三、減少壓力
1.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之下,有所取捨能做多少事,盡量控制在自己可以從容應付的範圍
內。
2.練習放鬆,至少在就寢之前放鬆自己以增進睡眠品質。
3.運動與休閒可以幫助減緩壓力。
4.把任何問題都當作一個經驗,在這個經驗裡學習與成長,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
四、在被情緒淹沒的當下,可依序處理的原則:
◎面對自己時
1.察覺自己的情緒,不要否認與壓抑。
2.無論是愉快或是不愉快的,都接納自己有這樣的情緒。
3.當處於不愉快的情緒時,找到適當的方法發洩它,可以把它寫下來、與人分享、運動或暫
時轉移注意力等等。
4.待情緒緩和後,分析及瞭解自己為什麼在這樣情緒中。
5.若這個不愉快的情緒源自不合理的想法,則修正這個想法,如果仍然感到困惑,則試試問
題解決的五個步驟:
步驟一
|
釐清問題是什麼,把問題說出來或寫下來。
|
步驟二
|
蒐集資料。
|
步驟三
|
訂定目標,決定你要的是什麼、你希望的結果是什麼。
|
步驟四
|
找出可行的方法,探討後果與可行性。
|
步驟五
|
確實執行並修正。
|
◎面對孩子時
1.在憤怒的當下最好避免跟孩子接觸,並盡量少對孩子說話,語言的傷害往往更甚於體罰。
2.若孩子可以理解,適度讓孩子知道你的情況,請他給你一些時間與空間。
五、事先防範勝於一切
1.記錄自己的情緒週期,例如:早上還是下班後比較容易煩躁,盡量避免在這段時間與孩子
互動,或是安排較輕鬆的時間與孩子相處。
2.也記錄孩子的情緒週期,能更瞭解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無理取鬧是可以事先防範的。例
如:每天下午四點孩子就會無理取鬧,觀察一下孩子每到這個時間鬧情緒的原因是什麼?
是餓了?還是累了?可以事先讓他吃些東西或是小睡片刻。
3.學習更多有效的管教技巧,可以減少許多的衝突與傷害。例如:對孩子設定適合他年齡的
行為規範,孩子若確實知道該怎麼做,會有什麼後果,有助讓生活步上軌道,平時堅定、
一致的執行行為規範,可以取代許多用憤怒、處罰的無效管教。
4.孩子也有許多情緒,而且孩子比起大人更無法適當的處理情緒,更需要大人的協助。適當
的分享你的情緒經驗,也協助孩子察覺與表達他的情緒,試著聆聽孩子的心聲。
5.避免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
6.不能一味的縱容,順著孩子的意雖然可以暫時安撫孩子,但這其實是在製造更多衝突的機
會。兩歲之前的孩子可以適度的運用忽略及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處理不當的行為。
7.養成凡事「預告」與跟孩子溝通的習慣。
8.找朋友或是家人分勞解憂。
9.若自己有較長期的焦慮或沮喪,建議尋求醫療上的協助。
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學習當父母是一條辛苦而漫長的路,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挑戰,不斷的學習、調適與成長的人會覺得這是一趟豐富之旅。而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他自己個性和想法,做父母的不僅得學習尊重自己和孩子,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尊重自己和父母。期望大家都能試著去做個高EQ的父母,相信必能改善親子關係,讓每個人的家庭更加和諧溫馨。